二十四节气·惊蛰

bt365体育投注3 2025-07-05 06:34:27 阅读: 7492

惊蛰,古称“启蛰”,标志着仲春的开始。此时,春雷初响,万物从沉睡中觉醒。那隆隆的雷声,如同大自然有力的鼓点,敲响了春天的乐章。

惊蛰三候,节令的时光刻度

古人将一年分为七十二候,惊蛰三候为:“一候桃始华,二候仓庚鸣,三候鹰化为鸠。”从桃花初绽到鸟雀啼春,物候的变化犹如自然的“闹钟”,提醒人们顺应天时。

一候桃始华,桃花陆续绽放,清代王武看到盛开的桃花,拿起画笔,用没骨法描绘出桃花的娇艳,并题下“夭桃何灼灼,春色醉繁英。谁识无言者,方溪(蹊)下自成”的诗句。1935年春月,国画研究会成员郑伯都、温其球、李凤公为鉴藏家萧正轩合绘《桃花猫蝶图》,一树桃花盛开吸引了蝴蝶采蜜,也引得树下小猫仰头看蝶,画面甚为可爱灵动,“猫蝶”谐音“耄耋”,这幅春日生机勃发的画作还蕴含着对朋友的美好祝福。

三级文物《桃花猫蝶图》

二候仓庚鸣,即黄鹂开始啼鸣。黄鹂鸟的清脆歌声,仿佛在宣告春天的到来,它们在枝头欢快歌唱,成为春天的使者。岭南画派大师陈树人有一张名作《淡黄杨柳舞春风》就描绘了惊蛰时节柳叶萌发,春风吹拂下淡黄色的柳枝随风舞动,两只黄鹂鸟翩飞穿梭于其间的优美春景。这幅画用色清新典雅,构图疏密有致,动静相宜,一对黄鹂是点睛之笔,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。

三候鹰化为鸠,这其实是古人的一个误解,物种之间不能转化,只是到了惊蛰后,老鹰开始隐藏繁育后代,鸠类则开始频繁出现鸣叫求偶。陈树人创作的《紫藤斑鸠图》,描绘了三只珠颈斑鸠站在紫藤花藤上的场景,两大一小,看起来斑鸠已经在惊蛰后求偶成功了,生动展现了春天的气息。

二级文物《紫藤斑鸠图轴》

春风有信,花信的时序之美

惊蛰节气中的花信风,带来了春的芬芳。以桃花、棣棠、蔷薇为代表,这些花卉相继开放,给大地增添了无限色彩。明代陈舒的《春风婉啭图》就是一候花信风最好的图解,画中斜出一树桃花、一树垂柳,桃花有的盛开,有的含苞待放,春风吹拂柳枝,一只黄鹂停在柳枝上,春风仿佛有了声音。

不同于桃花的喧闹与棣棠的明艳,蔷薇以藤蔓攀援之姿,在墙垣篱落间织就最后一道花信。容祖椿在《百花图册》中不止一次画蔷薇属花卉,第二十四开《白蔷薇》、第三十九开《野棠花》(野蔷薇)、第五十一开《蔷薇》,三种蔷薇颜色、花瓣各有特色,点缀以蝴蝶飞虫,春意盎然。

画里春耕,一犁新雨启春耕

惊蛰,不仅是春季的重要节点,更是农业生产的关键起点,它提醒人们顺应自然规律,安排农事活动。农谚有云:“到了惊蛰节,锄头不停歇”, 中国劳动人民非常重视惊蛰节气,并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时节。

《春耕图》

牛是春耕的好帮手,在不方便机械操作的山区丘陵地带,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惊蛰节气之后,春渐暖草渐绿,耕牛休养一冬后,吃饱草,开始耕作。黎雄才1980年春天所作《春耕图》,描绘的是丘陵地区春耕时节的情景,采用俯瞰视角,向观者呈现。画面近处是陡峭山坡上的松林,墨色浓重,中景和远景为水塘和梯田,层层梯田连绵不断。田间农民与耕牛正在耕作,形象虽小却是点睛之笔。此画用笔轻松写意,用色浓淡相宜,不同层次的绿色给人以春耕的希望。

惊蛰,是春天的乐章,是生命的觉醒。诗人们用诗歌赞美它的生机,画家们用丹青描绘它的美丽。书画文物中的惊蛰,是艺术与自然的完美融合。它们穿越时空,让我们感受到艺术家对节气的敏锐感知和独特表达。在欣赏这些书画文物时,我们仿佛与艺术家一同聆听春雷,看见花开,感受春天的气息。(作者系广州艺术博物院馆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