处暑的“处”在此作为动词,读三声。《说文解字》曰:“处,止也。”处暑(chǔshǔ)表示气温由炎热向凉爽过渡的变化趋势,意味着暑气终结、炎热结束。民间有时会借用入伏、出伏的说法,把处暑叫作“出暑”,表示从暑热天气中出来了。
经过立秋节气,到处暑时
“暑气至此而止矣”
关于处暑
还有这些有用的“冷知识”
一起学习↓↓
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
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”。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,一般在公历每年8月22日、23日或24日,当太阳到达黄经150度的时候进入处暑时节。
“处暑天不暑,炎热在中午”
处暑是一个标志着暑气将散,由盛夏走向初秋的过渡性节气。处暑时节,“早晚凉”的天气特征会越来越明显,农谚中也有“处暑天不暑,炎热在中午”的说法。
“处暑满地黄,家家修廪仓”
处暑时节,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,一些夏秋作物也即将成熟,家家户户整理粮仓准备收割。
处暑时节南北方的气候各不相同
北方地区此时暑去凉来、微风拂面,是二十四节气中风最轻柔、能见度最好的节气,所谓“天高云淡”“秋高气爽”说的就是处暑时节。
南方却继续被副热带高压控制着,秋天总是让人感到姗姗来迟,稍微清凉一下就再次回归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状态,这就是名副其实的“秋老虎”。
处暑节气很多地方讲究吃鸭子
立秋一过,处暑寒来,气温明显下降,田野间的鸟雀也多了起来。处暑节气很多地方讲究吃鸭子。像什么白切鸭、核桃鸭、百合鸭……当然,要是在北京,就必得尝一尝烤鸭。
来源:学习大国
编辑:刘牛